注册|登录你好,欢迎来到青春娱乐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电视 > 视讯 > 详细内容

《天籁梦想》:人文关怀不止于嘴上说说

2018-01-08 13:59:11 来源:青春娱乐网 编辑: vd013

最近一年,各类西藏电影轮番的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演。包括《塔洛》、《皮绳上的魂》在内的几部小成本电影,都收获了良好口碑,其中《冈仁波齐》还得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。无论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某一时期的创作风潮,还是电影市场接纳能力变得更强,都无法否认近期这些以藏族文化为基础的一批电影的大放异彩。1月9日,又一部藏族题材的电影即将登陆全国各大院线,那么这部名为《天籁梦想》的电影,和之前上映的其他藏族电影又有什么不同呢?它又凭什么可以在没有大明星、没有大场面的情况下在电影市场突围呢?

《天籁梦想》讲述了四个藏族盲童,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小村出发,为了一个上电视表演的梦想进行的冒险历程。他们是盲童,却用心去看整个世界。不屈从命运,不畏惧艰险,于黑暗中勇敢前行。他们来自于世界第三极,那里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、壮阔多姿的藏地风光。他们行走在路上,经过旷野、索桥、河流、雪山……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历尽坎坷,笑泪交杂,最终在人们的帮助下登上了深圳电视台“天籁梦想”节目的大舞台,接受了援藏医生实施的复明手术重见光明。

《天籁梦想》的总体基调是明快的,片中不乏一处处的小幽默,使观众会心一笑。实际上,在1月6日举办的北京点映上,在86分钟的影片时长中,观众席发出了十几次笑声。观众尤其喜欢有盲校校长尼达老师的戏份。与一些用苦哈哈的基调表现残疾人生活的电影不同,《天籁梦想》中孩子们的视力障碍,其实只是产生戏剧冲突的一种要素,他们的梦想与情感都与普通人无异。就像片中孩子们的尼达校长说的“过度的怜悯就是歧视”,导演张唯用这种叙事方式来表现残疾人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确实是令人称道的。

影片最重要的“梦想”二字在《天籁梦想》中,并不是以单一维度的方式呈现。当成年人面对孩子的梦想时,很容易站在俯视的角度以轻率的心态来看待,但《天籁梦想》则把叙事重心放在了整个追逐梦想的过程中——即使是看不见的孩子,也需要在自我实现这个人类终极命题上付出许多努力,这就使得他们与一般的“正常人”无异。人文关怀不是用怜悯的目光去看待比我们不幸的人,而是充分的和他们站在一起去感同身受。在《天籁梦想》通篇中,这种价值观的贯彻是深入的。

影片另一个值得刮目相看的地方,就是将西藏和深圳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进行了强烈的对比,但又在影片的最后将两者的共性表达了出来。深圳给人的印象是现代感与极具变化,而西藏则代表了古老原始与保持如初。虽然这两个地点的空间形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差别迥异,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,对于追求梦想的欲望是相通的。空间形态的转换并没有影响人们在思想层面上的契合。无论是影片的结尾,还是电影里的原型人物在《中国达人秀》上的表演,大城市的观众和西藏的盲校师生们在情感上是相联结的。

《天籁梦想》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,它虽说不上完美,但却让人看到了某种没有被影像异化的藏族人和藏地文明。看似轻描淡写的逐梦旅程,背后却将这群孩子与普通人同样的追求和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其实无论影片有多少看点,故事好看才是硬道理。“梦想”这个终极主题具有普世价值,《天籁梦想》也不失为元旦档过后一部质量过硬的电影,值得和全家人一起观看。

关键词: 天籁 人文 梦想

资讯

鲜娱韩娱娱评社八卦独家

明星

内地港台欧美日韩

电视

视讯剧评

电影

影讯影评

音乐

乐讯乐评